「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上世纪九十年代,非常神奇。
无论娱乐圈还是体育界,都呈现出蓬勃与井喷之势,以香港娱乐圈为例,不但有双周一成、功夫皇帝和四大天王,更有“新偶像之争”。
比如有位华迷朋友,说了这么一句话,“当年郑伊健火到已经有点压制四大天王了。”
他认为,自“古惑仔”电影之后,郑伊健拍的《风云雄霸天下》、《中华英雄》、《极速传说》、《蜀山传》和《九龙冰室》等电影,都很卖座。
并进一步说,“当时的郑伊健风头已经超过郭富城,不过也只是短短那几年。”
不如来认真聊聊。
以1996年及之前为坐标。
先看四大天王。
刘德华电影出道最早,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不但被称为“五大巨星”之一,更自组公司搞起了电影制作,至1996年,他在《新上海滩》中,番位胜张国荣。
张学友1986年影坛出道,乐坛封王之后咖位急升,后于1996年宣布息影。
黎明很早就开始在电影里跑龙套,通常以1986年的《猪仔出更》为出道标志,而后于1991年的《YES一族》开始担纲主演,再经刘镇伟的《都市情缘》、王家卫的《堕落天使》至陈可辛的《甜蜜蜜》,走势相当稳健。
郭富城1989年影坛出道,于1994年开始减量求质,并在1996年凭《浪漫风暴》一片,成为最后一位与嘉禾电影签下长约的演员,彼时前景,可谓不可限量。
以走势而论,四位天王皆实力强劲,除了双周一成和功夫皇帝,几乎再无任何香港演员,可以与他们掰手腕。
这恐怕没人能不服气。
郑伊健又是个什么情况?
1992年,他在电影《现代应召女郎》中首次亮相,次年签给了王晶,随后出演了多部电影,但整整四年,没有一部电影能“跑出来”。
甚至据说,已经到了或被王晶放弃的边缘。
这个时候,“古惑仔”电影来了。
但据闻,筹拍“古惑仔”电影之时,陈浩南角色的第一人选本是何家劲,但彼时他因饰演展昭而在内地红到发紫,故或因档期及题材的顾虑,拒绝了邀约。
而当这个机会摆在眼前时,就连郑伊健都曾经顾虑,接演这电影会不会破坏形象?
当然,最终他接演了。
随即,同一年度拍摄的三部“古惑仔”电影,皆入香港十大票房排行榜,并带着另一部爱情喜剧《百分百感觉》入榜。
确实石破天惊。
但很显然,题材因素极重。
而且票房观察,从来都不是一时一地,它是个长期课题。
当时间来到1997年。
张学友和郭富城缺席,刘德华以《天地雄心》和《黑金》双片入榜,分列第五名和第七名,黎明以《爱你爱到杀死你》列第八,郑伊健的《97古惑仔之战无不胜》仅列第九。
1998年《风云雄霸天下》横扫香港影坛。
坦白说,在漫画原著与特效之外,郭富城和郑伊健这两位贴合原著人物的年轻偶像,都功不可没,但若要二人再战一场,毫无疑问,无论番位还是表演、人物和戏份,天王郭富城都占尽优势。
比如笔者就认识一位伊面迷。
她冲着伊面去看《风云雄霸天下》,结果“入坑”郭富城,直至今日。
虽是个例,却也能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
这绝不是信口胡诌。
同年度。
刘德华有《赌侠1999》和《龙在江湖》双片上榜,分列第四名和第五名。
郑伊健也有另外一部《98古惑仔之龙争虎斗》入榜,虽排在第六名,票房却也已经跌至1200余万,显见强弩之末。
这也是“古惑仔”系列电影的最后一次上榜。
1999年,郭富城缺席,黎明未上榜,刘德华以《赌侠大战拉斯维加斯》、《黑马王子》和《暗战》三片入榜,但不敌郑伊健的《中华英雄》和《烈火战车2:极速传说》。
王晶曾经讲过“郑伊健盖过了刘德华”。
复盘来看,或大概就是指,从1996年的三部“古惑仔”电影开始,经《风云雄霸天下》而至《中华英雄》和《烈火战车2:极速传说》时期。
而既然盖过了刘德华,另外三位天王大概率也是不及。
这就是上文华迷的逻辑基础。
不过,看事情要由表及里。
因郭富城与嘉禾电影之间突发矛盾,致使《风云2》的计划没法提上日程,嘉禾电影干脆以《中华英雄》替代。
同样是漫改大作,也同样以计算机特效为核心,也保留了郑伊健、杨恭如和舒淇三位原班底演员,并加入谢霆锋、元彪和吴镇宇,以求演员阵容影响力的扩延。
而用嘉禾电影方面的话来说,少了郭富城,省下几百万片酬成本,但它等同有《风云雄霸天下》续集的威力。
从宣传上来讲,“《风云》原班人马再聚,郑伊健傲视天下”的广宣,已经摆明了“借势”的态度。
但最终仅两千余万票房的成绩,只能算勉强合格。
嘉禾电影就此萎靡。
到了2000年。
刘德华以《孤男寡女》首夺香港票房年冠,梁朝伟与郑伊健合作的《东京攻略》夺得年亚,刘德华与郑伊健合作的《决战紫禁之巅》列第五名,郭富城单核主演的警匪动作大片《雷霆战警》列第六名,黎明以《一见钟情》上榜,列第八名。
至此,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这场“古惑仔”与“四大天王”之间的新偶像之争,就大致尘埃落定。
在双周一成和功夫皇帝出手日少的岁月里,刘德华、梁朝伟、郭富城和郑伊健四人,凭借亮眼的商业票房崛起。
此外,黎明尚有一战之力,金城武开始走强,而古天乐则窥伺在侧。
尘埃大致落定。
郑伊健确实是香港影坛短期爆红的典范。
但若进一步去看,他在片酬、番位及海外市场等方面,都远不及刘德华、郭富城和梁朝伟三人,甚至也可能不敌黎明。
比如大概在1995年前后,刘伟强导演就曾讲过,郭富城收两百万片酬并不贵,而郑伊健虽然片酬不足百万,但已经偏高了,因为他没有台湾市场。
至于前文华迷提到的《蜀山传》和《九龙冰室》,前者仅千万,后者几百万,根本都排不上号,何来“都很卖座”?
而多年以后,刘德华和郭富城还是港影巨头,郑伊健早已“风吹雨打去”。
一场人生如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