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酒茶”坐落在庙前街道康隆商城不远处,随性的手写体楷书店招赫然醒目。推开古朴的木门,原木、竹子的元素为空间注入天然的质感和温暖,非常贴合店铺推崇的自然与质朴的理念。错落有致的绿植,使整个店内充满闲散而生动的气息。

坐在二楼露台,可以遥闻不远处的下棋声和围观者的议论声,将这条小街的烟火气息尽收眼底。还有小包间和榻榻米,很适合三两好友一起出来聊聊天。在这里喝茶,无需正襟危坐,主打一个轻松的氛围。

茶的种类很多,囊括了六大茶类。话梅煮生普生津止渴,陈皮煮老白茶清甜悠长,尤其是冷萃茶,适合夏天清爽解腻。喝茶之余,搭配小食,坐而将纷虑暂忘,真是惬意无比。


“我们想还原老成都那样闲散的喝茶氛围。”店主宋宋说。老茶馆该有的竹椅、盖碗茶、方木桌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店里摆放着各种有年代感的老物件,都是宋宋从各地淘来的。她闲暇时喜欢踏访古迹,将雕花窗棂、老中药柜、陶罐茶器等老物件一一请入茶馆,为小店凭填了一份古朴的东方韵味。
来醒酒茶的竹椅上一坐,喝喝茶,聊聊天,快乐就这么简单。
对窗观景,素手烹茶。茶物志,是茶肆,更是一处感知自我的空间。


店内座椅几案皆为简洁明快的设计,红墙、绿植与灯具烘托出氛围感,轻盈的亚克力展品柜,在沉稳的中式风格中平添了几分现代气息。正如品牌所要表达的:“明亮的古朴,艺术的当代。以茶为引,探寻由物及人的更多可能。”
为了让大众能够品尝到多种精选好茶的原生风味,茶物志就此诞生。在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后,评茶师王子和黄女士兜兜转转中选择了崔家巷。
涤烦龙井、荒野老枞、漳平水仙、1870白牡丹……从闽南到浙东,从潮汕到武夷,店铺精选标杆级好茶,即使挑剔的茶客也能从中寻到喜欢的那一款。


在茶物志,一盏茶的温度便能让人脑海拂过山间的云雾、茶人的匠心,以及时间馈赠的诚意。两位主理人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做茶的初心,店里所用的茶器,包括闷茶小暖瓶都大有讲究。喜欢聊天的可以喝“客随主泡”,坐在吧台一起喝茶聊天。主理人也希望通过宽阔的吧台,与每一位顾客建立连接。

作为土生土长的福建人,黄女士自幼浸润在八闽山川的茶香中。当她踏上三晋大地,在异乡的午后再次冲泡一壶大红袍时,茶汤中绽放的不仅是熟悉的焙火香,更是一份细腻而深刻的情感链接。一盏茶里,有风土的记忆,也藏着味觉的密码。

采访时,二楼正在举办《重新看见:中国电影120周年》放映展。据黄女士介绍,店铺不定期举办如氍毹(qú shū)戏曲主题茶会、春日兰花展等展览与活动。茶物志承启古人千百年来“以茶会友,因茶结缘”的妙趣,以期结交志同道合之友,分享生活艺术之道。
茶席之间,方寸天地,人生海海,不过尔尔。在这清净的空间里,思绪也如杯中的茶叶慢慢沉淀。
在802文化工厂,有一座隐藏在庭院深处的禅意茶舍——半山集。

所谓“半山”,既是地势的写照,也象征着行至山腰的留白意境,寓意都市人暂离喧嚣的空间。半日得闲,从而构筑城市隐逸的第三空间。


茶舍由庭院和室内两部分空间构成,整个空间3000平方米,整体色调中性偏暖,呈现古朴的质感,一幅巨制《瑞鹤图》凌空而下,雅致的宋式美学令人着迷。

走进,内有孤灯相映,融画卷为山水,以盆景当苑囿,煮茶听雨,虽简亦奢。最美的是庭院部分,不论是绿茵茵的草坪、布满青苔的石板小径、瘦透的太湖石,还是回廊下的小桌子蒲团,共同构成类似枯山水的意境。


半山集秉持“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的理念,在喝茶的程序上也很有仪式感:首先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茶,再选择茶器,接下来茶艺师就会用这套茶器为你泡茶。

茶里藏绿,杯中见山。借一席茶榻,把庭台裁进窗景,将时光酿出幽香。斑驳光影下抬头皆是绿意,每一寸空气,都涵泳着蓬勃的生命力,漫不经心的精致与亭台水榭的自然交替呈现。
听着禅音,放空心事,喝罢茶,漫步庭院赏曲径通幽之趣,偶有风声簌簌,令人产生遗世独立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