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只说 “宝石好贵”,它们的故事才是真・奢侈品

   2025-08-02 kongyu570
核心提示:你有没有想过,那些在珠宝盒里闪着光的石头,可能比人类文明还要古老?当古埃及法老把绿松石嵌在冠冕上时,或许没料到这抹蓝绿色






你有没有想过,那些在珠宝盒里闪着光的石头,可能比人类文明还要古老?


当古埃及法老把绿松石嵌在冠冕上时,或许没料到这抹蓝绿色会穿越 4000 年,依然在博物馆的展柜里诉说权力的秘密;


当沙皇俄国的贵族摩挲着变石戒指,看着它在烛光下从翠绿变成紫红时,大概也想不到,这种 "白天是祖母绿,夜晚是紫水晶" 的神奇宝石,会成为如今珠宝收藏家的心头好。


这些藏在宝石里的秘密,都被一本叫《宝石之书》的奇书收了进去。


图片
图片



翻开书页,就像闯进了一座跨越时空的宝石博物馆。作者是俄罗斯宝石学家阿列克谢・拉古坚科夫,他像位经验老道的向导,带着我们从巴西的海蓝宝石矿场走到斯里兰卡的变石矿区,从古希腊的角豆树旁(没错,钻石的 "克拉" 单位就来自这种树的种子),聊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珠宝盒。


最让人着迷的,是那些宝石背后的冷知识。比如 3 月生辰石海蓝宝石,1609 年才有了正式名字,在那之前,所有蓝绿色的宝石都被笼统地叫做 "绿柱石"。泰国水手至今相信,戴着它出海就不会溺水 —— 这大概是最早的 "海洋护身符" 吧。


图片


而变石的故事更像传奇。1833 年在乌拉尔山被发现时,人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石头在阳光下是祖母绿般的青翠,到了烛光下却变成紫水晶的深邃。后来它被命名为 "亚历山大石",成了俄罗斯上流社会的身份象征,连珠宝佩戴礼仪都为它量身定制 —— 必须整套佩戴才够体面。





图片


书中的钻石章节像一部微型世界史。从印度戈尔康达矿区的 "光之山",到南非 "尤里卡" 钻石掀起的淘钻热潮,再到戴比尔斯公司的兴衰,原来小小的碳晶体,竟串联起了殖民史、工业革命和现代商业的密码。更有趣的是,苏联元帅们胸前的勋章上镶着 2.6 克拉钻石,希特勒也给手下颁发过镶钻勋章,只是比起苏联的 "胜利勋章",实在显得有些寒酸。

图片


当然,宝石的故事里也少不了些 "不科学" 的浪漫。中世纪的欧洲人相信,把紫水晶放进酒杯,能让人千杯不醉;泰国人带着海蓝宝石出海求平安;就连拿破仑,都戴着 "摄政王" 钻石上战场,仿佛这石头真能带来胜利。


别提醒,这些传说更多是文化符号,就像花语一样,不必较真却值得玩味。毕竟,当我们看着一颗铁铝榴石,想到古罗马人用它祈求事业顺遂时,石头的光芒里,就多了层文明的温度。


书里还藏着不少冷幽默。比如红柱石差点被叫做 "瓜达拉哈拉石",只因为给它命名的矿物学家地理没学好;蓝锥石全世界只有美国加州一个矿,89% 的刻面石都不到 1 克拉,却被神秘主义者封为 "权力之石"。


从埃及法老的绿松石到现代设计的海蓝宝石耳环,从东方玉文化的 "君子之德" 到西方星座与宝石的关联,《宝石之书》里的每颗石头,都是打开不同文明的钥匙。无论你是珠宝爱好者,还是单纯想听听跨越千年的石头故事,这本书都像一位懂行的朋友,在灯下慢慢给你讲那些闪光的秘密。


毕竟,每颗宝石的光芒里,都藏着人类对美的永恒向往啊。


 • end • 


图片


《宝石之书》


650多张宝石图片

全球名贵宝石档案库

珠宝收藏指南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25年7月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