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人士称英皇向贷款人提交修订后债务重组方案,寻求将银行借款到期日延长至2027年12月31日。
01
逾期
6月30日,(00163.HK)业绩公告被核数师德勤发出非标准报告:不就集团综合财务报表发表意见。
核数师德勤 · 关黄陈方会计师行声明显示,截至2025年3月底,英皇国际账面共计166亿港元的银行借贷已逾期,或已违反贷款协议的若干条款,其经营能力受到广泛质疑。
随后,受此消息影响,英皇国际股价暴跌,“英皇系”个股也几乎全线大跌。
近日,消息人士称英皇向贷款人提交修订后债务重组方案,寻求将银行借款到期日延长至2027年12月31日。
消息人士表示,持有英皇国际贷款多数股权的银行已成立协调委员会,并与其就重整条款进行谈判,虽然谈判已持续数月,但至今尚未达成任何协议。
英皇国际回应称,目前仍照常运营,以及正与银行进行建设性谈判,又称资产负债表状况良好。
消息人士指出,最新修订是在银行拒绝其3月提交的建议后提出,先前方案中,英皇寻求将借款期限延长3年,并对其在香港部分商业地产提供二级抵押贷款作为信用增进。
在原先提案中,英皇国际还提供约7700万港元新资金来偿还债务,但银行要求提供更多的资金。
《小债看市》统计,目前英皇国际仅存续一只美元债,存续规模0.102亿美元,将于2029年10月14日到期。
存续美元债
02
财务分析
据公开资料,英皇集团起源于1942年的钟表零售业务,现已发展为横跨地产、金融、钟表珠宝、娱乐文化、酒店、数码媒体和家私的商业帝国。
英皇国际是该集团旗下专注物业投资及地产发展的上市公司,由杨受成家族控制,主营香港及内地黄金地段物业投资、高端住宅开发,兼营酒店运营。
英皇集团官网
2025财年,英皇国际总收入录得13.76亿港元,同比增长41.5%,但年度亏损48.4亿港元,亏损扩大138%;股东应占亏损47.43亿港元,同比扩大131.7%。
英皇集团表示,收入增加但利润下降,主要是由于所投资地产的公允价值出现亏损,而且香港商业租赁以及写字楼市场的需求也持续低迷。
2024财年,英皇国际股东应占亏损为20.47亿港元,其实英皇国际已连续6年亏损,累计亏损138亿港元。
归母净利润
截至2025年3月末,英皇国际总资产有373.9亿港元,总负债204.4亿港元,净资产有169.4亿港元,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4.68%。
《小债看市》分析债务结构发现,英皇国际主要以流动负债为主,占总债务的92%,债务结构待优化。
截至相同报告期,英皇国际流动负债有188.2亿港元,主要为短期借贷,其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合计有166亿元。
相较于短债压力,英皇国际的流动性异常紧张,其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有6.49亿港元,与短债间形成巨大资金缺口,公司短期偿债压力巨大。
此外,英皇国际还有非流动负债16.22亿港元,其中长期有息负债合计有7991万港元。
整体来看,英皇国际的刚性债务总规模有166.8亿港元,主要为短期有息负债,带息债务比为82%。
从融资渠道看,英皇国际主要通过股权和债券来融资,渠道不算多元。
另外,自2022年起,英皇国际的筹资性现金流持续净流出,公司面临一定再融资压力。
筹资性现金流
整体来看,英皇国际业绩连年亏损,对债务和利息的保障能力持续恶化;流动性紧张,短期偿债压力大;筹资性现金流持续净流出,公司面临较大再融资压力。
03
深陷危机
其实,英皇国际债务危机的种子早已埋下。
财务数据显示,英皇国际约80%资产集中于香港黄金地段商业地产,这种看似稳健的布局在市场剧变时成为致命伤。
从2020年起,香港楼市进入深度调整周期,住宅价格较2021年峰值下跌23%,商业地产更遭遇毁灭性打击:中环甲级写字楼空置率攀升至12.3%,租金较高点暴跌38%。
英皇集团中心作为核心资产,空置率竟高达40%,租金收入同比下滑28%。
另外,杨受成与许家印的深度捆绑加速了危机爆发。
2014年,恒大斥资9.5亿港元收购英皇旗下新传媒74.99%股权,双方进入“蜜月期”。
英皇紧随恒大在内地及香港大举投资地产项目,当内地房地产遭遇寒冬,这些投资多数被套牢。
更令人错愕的是,英皇国际决策层的误判。
2023年,英皇娱艺影院因1.8亿港元净负债倒闭,英皇却斥资近50亿港元逆势加仓地产;2024年再以19亿港元购入中环公寓,结果出租率不足40%,租金收入连贷款利息都无法覆盖。
面对债务海啸,英皇启动“割肉求生”模式:
维港峰商铺从2.4亿港元腰斩至9288万港元抛售;伦敦牛津街写字楼以1.1亿英镑“骨折价”出手;计划2025年出售观塘创纪之城5期等物业套现。
但在市场冰冻期,这些资产实际成交价可能再缩水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