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精英流失VS中国的人才汇聚

   2025-08-05 kongyu700
核心提示:央广网北京7月24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当今世界的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然

央广网北京7月24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当今世界的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然而近年来,美国政府不仅想方设法屏蔽外部人才,还实施高压政策逼退已在美国的专家学者;而中国,却始终求贤若渴,广纳天下英才。

图片

赴美留学生面临比“筛网”还要严密的审查

今年5月,不少赴美留学生突然心头一紧,原因是美国国务院要求驻外使领馆暂停处理外国学生和访问学者的签证申请。虽然签证申请程序在6月份重启,但等待留学生们的,是一系列比“筛网”还要严密的审查措施。领事官员收集签证申请者的社交媒体账号,浏览、拍照、存档,看他们是否踩中了美国政府的“思想红线”。美国政府还以国家安全为名,向哈佛大学发出禁令,要求禁止招收国际学生。这在客观上向留学生传递一个信息:美国不欢迎你们。

图片

这样的做法,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系教授龚炯很不解:“美国的高科技成果很多都来自外国的顶尖留学生。哈佛大学、MIT这些顶尖的美国研究性大学的物理系、数学系等顶尖的理工科系里面,以我个人观察,至少50%博士生项目都是外国学生。如果拒绝外国学生,对这些美国一流大学吸引国际最顶尖人才的能力会产生非常深远影响。”

中国“筑巢引凤”张开双臂欢迎海外人才

与美国的“拒人于千里之外”形成鲜明对比,“我家大门常打开”的中国正在“开放怀抱等你”、张开双臂欢迎海外人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优化外籍人才服务。各地也都“筑巢引凤”,优惠政策接踵而来——北京的国际人才社区,高端专家公寓可以拎包入住;上海的国际人才驿站,完善的政策咨询、职业对接等服务,让海外人才求职、创业的成本降到最低。

最新数据显示,长期在北京工作的外籍专家已超过22000人;上海累计核发外国人工作许可证44万份以上,在沪工作创业的留学回国人才累计超过31万人。

“我们正在研发新技术,以改善孕产妇和胎儿护理。我们之所以想来中国,是想利用中国出色的科技中心优势。这里的人才、政策为创新提供的绝佳资源都让我们心动不已。”说这话的,是准备留在中国创业的海外创客詹姆斯。中国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丰富的应用场景、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着无数像詹姆斯这样的海外科技精英前来“淘金”。

调查显示:75%美国机构研究人员表示正在考虑离开美国

回头再看美国。特朗普第二任期,美国政府以所谓“反犹、反美”为理由,威胁调查几十所大学,取消研究经费、逮捕学者和学生。

“我猜测美国政府的意图是让每个人都感到害怕,如果他们不遵循领导者的观点,他们就会陷入麻烦。”卫斯理大学校长迈克尔·罗斯甚至直言,批量制造恐惧正是美国政府的目的。

图片

今年3月,《自然》杂志对1200多名美国机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其中75%表示正在考虑离开美国。

“三位在耶鲁大学工作的和我同领域的学者最近公开宣布,他们将前往加拿大。”哈佛大学教授艾立森·约翰逊的朋友圈里,已经有多个这样的案例。

中国本土优秀人才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关键作用

对人才的态度不同、人才的生存环境不同,最终结果就是“精英流失”与“人才汇聚”的不同。

从技术能手,到大国工匠、卓越工程师,中国除了引进人才,还在大力培养本土优秀人才。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主任吕先志举例说,如今,通过市场培育、能力提升、激励保障等重点改革,以往短缺的技术经理人等复合型人才队伍也持续壮大,开始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着“牵线搭桥”“精准服务”的关键作用。

吕先志说:“通过激励保障把人才留住。健全股权激励、收益分成和佣金提取等制度,推动技术经理人以股权投资收益、孵化服务费、咨询费等方式增加服务收入;完善职称评审和聘用制度,提升技术经理人职业获得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