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当太阳行至黄经135度,立秋悄然而至,这时阳气渐收,揭开万物始敛的节气序章。
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虽暑热未消,但凉风初至、白露暗凝,天地间已悄然酝酿秋声。
"立秋到,贴秋膘",老北京人这天"悬秤称人",讲究将夏日消减的体重以美食补回,此外还有“咬秋” 、“喝秋粥”的习俗。
传承了将近三百年的国家级非遗“天福号酱肘子制作技艺”,始于清乾隆三年,曾是宫廷供品,如今已经成为北京市传统特色美食,在2008年,天福号酱肘子制作技艺还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酱肘子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浓香醇厚,脂香满盈,老北京过年过节总要买一点作为餐桌上的必备佳肴,立秋之时,老北京人讲究“贴秋膘”,立秋当天不吃肘子,等于辜负了一夏的馋,在肘子的浓香中,淬炼出京味饮食的活态传奇。
立秋是丰收的前奏,亦是炽烈与沉静的转承,正如老汤里那方酱肘,先经滚油猛火,再入文火深润,炽烈与沉静在一锅里握手言和。循一缕非遗烟火,我们贴秋膘、啖厚味,把时序更迭的古老智慧咬得齿颊生香;待暑退风生,便怀揣这份油亮亮的从容,向丰年稳稳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