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
口述纺都 | 拉德曼:我是来自也门的“新柯桥人”
2025-09-24IP属地 湖北1

一块布兴起了一个产业,一块布托起了一座城市。在中国轻纺城冠名30周年之际,本栏目联合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绍兴市布商研究中心,连载由郑雅萍研究员领衔主编的《中国轻纺城发展口述史》一书。该书收录了100位与轻纺城发展有关的决策者、管理者、见证者等人物的故事,多视角反映纺城发展轨迹、体制改革、经济贸易,全方位展示中国轻纺城改革发展历程。藉此让纺城故事和纺城精神流动起来,传承下去,以增强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3%2F0124%2F22a9d544p00roy53y001mc000p800foc.pn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alt="" />

在推出第五章“外商与外贸”口述实录之前,让我们先看看特约撰稿人陈月芳对中国轻纺城外商与外贸的评价,以及她和纺城一起成长的故事。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3%2F0124%2F790800bfj00roy54o000oc000jz00fz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alt="" />

人物名片:

陈月芳,女,笔名陈三月,1982年3月生,浙江绍兴人,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因柯桥区(原绍兴县)推进国际化需要,公开招考优秀外语人才,到中国轻纺城建管委工作,现任柯桥区社科联副主席,作家,著有以中国轻纺城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向年年》、散文集《四十不错》等,歌曲《棠棣花开等君来》的词作者。

轻纺城是柯桥的,也是世界的

有人做过一个有趣的统计,金柯桥大道500米林荫路上,10分钟便走过十几个外国人,其中,欧美人1个,韩国人2个,中东人5个,印度人7个……有人分享过一件有趣的事,在中国轻纺城国际贸易区的某幢高楼大厦的电梯里,进门看到一个外国人,于是友好地用英语打招呼:“Hello!”结果外国人用标准的普通话回答:“你好,请问你到几楼?”

有人看到过温暖的一幕幕,献血车前,一群外国人排着队等候献血;疫情防控期间,小区门口,穿着红马甲的外国面孔正露出友善的微笑,说:“请出示一下健康码,配合测量体温。”

……

有时会忽然忘了,自己为何来到柯桥,但永远不会忘记,那些所遇到的善意和美好。

机缘巧合也好,东风使然也罢,每年,都有五湖四海的人涌入这个“托在布上的城市”淘金。

对柯桥,他们有着太深的感情。“可以说,我的青春伴随着中国轻纺城的发展壮大。”“有时候,我会忘了我是外国人,我觉得自己就是地道的柯桥人。”“柯桥是我的第二故乡。”“柯桥爱我,我也爱柯桥。”“出差几天就会想念柯桥。”

说出这些话的时候,他们难掩激动。

对柯桥,他们有着太多的惊叹。“刚来时,柯桥就是个农村,到处都是田地,在不知不觉中,柯桥早已经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城区,宽阔的马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便利的公共设施、美丽的环湖公园,柯桥有一种刚柔相济的美。”“中国轻纺城已然成为柯桥联系世界的纽带。”

说出这些话的时候,他们难掩自豪。

对柯桥,他们有着太多的感恩。“刚来时什么都不习惯,文化、语言等的差异,使我特别迷茫,走在街上,人们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我,因为当时来中国的外国人很少。现在我的家人都在柯桥,孩子也由当地政府安排进入公立小学接受教育,他们的中文讲得比我好。”“这里的政府服务特别好、环境特别好,人也非常友善、非常有合作精神,有时候我甚至觉得我们被偏爱。”“我在柯桥实现了人生梦想,这在别的地方是不可能的。”

说出这些话的时候,他们难掩感动。

让每一位善良而努力的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公平公正的机会,这是一个城市最大的魅力和品格。

无疑,柯桥就是这样的城市。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已把他乡作故乡,无关国籍,无关语言,只想骄傲地宣布:嗨,我是柯桥人。

有人远道而来,有人却在开疆拓土,那些拥有敏锐眼光和开放思维的人,尝试“走出去”,到欧洲,到非洲,到东南亚,到中东……从此,丝路柯桥,布满全球。

柯桥的“布”飘往异国他乡,并熠熠生辉。中国轻纺城的品牌立足于世界各地,并闪闪发光。

是的,轻纺城是柯桥的,但,轻纺城更是世界的。

特约撰稿人:陈月芳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3%2F0124%2F90e04911j00roy55w0021c000p800fo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alt="" />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3%2F0124%2F23e3b2bdp00roy55y0059c000pe00fwc.pn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alt="" />

人物名片:

拉德曼,男,1962年9月生,也门人。1985年来到中国,就读于北京语言学院(现为北京语言大学),1986-1990年就读于同济大学,获学士学位。1994年就读于河海大学,先后获硕士和博士学位。2005年成立绍兴拉曼贸易有限公司,在绍兴市柯桥区从事纺织品贸易。

邂逅纺织,筑梦柯桥:从帮助翻译到长期居住

1985年,我非常幸运地成为也门政府向中国派遣的第四批留学生之一,在北京语言学院完成一年的中文学习后,到上海同济大学学习工程类相关专业,并于1990年毕业,获得了学士学位。随后我回到也门,直到1994年,我又来到中国,在南京河海大学学习,先后获得了河海大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在这期间,因为我的中文比别的留学生好,所以经常被邀请去参与商务谈判的翻译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到绍兴柯桥帮助朋友洽谈纺织品贸易业务,引起了我对纺织行业的兴趣。

来柯桥之前,曾经有伙伴给我介绍过柯桥中国轻纺城的历史。我第一次来到柯桥,当时的柯桥还很荒凉,到处都是农田。那个时候甚至到明珠花园那边才能打到出租车,过了那片区域,多数都只有农田了。现在轻纺城的位置当时只是个小市场,所有的交易都是在地摊上进行的。我们得带着现金来买布,再把布运回去。而且那个时候我们还不能长期住在柯桥,必须两地来回跑。如果我有事从南京跑到柯桥,就只能白天来,晚上再回去。如果当天有事情没有做完,有时我还得到绍兴市找一个酒店住下,第二天再回到柯桥办事。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3%2F0124%2F3d53d760p00roy57100e7c000qn00qnc.pn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alt="" />

拉德慢与市场管理人员进行交流

20世纪90年代初,柯桥轻纺市场升级成为“中国轻纺城”,形形色色的面料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来柯桥采购。2002年我博士毕业,再次跟随朋友来柯桥洽谈面料采购业务时,感觉柯桥已成为一个非常有魅力和活力的地方。特别是中国轻纺城的规模每年都在扩大,经营户每年都在增加,轻纺城里每天都有新品种面料出来,我感觉在柯桥一定大有可为。2005年,我带着妻子在柯桥长期居住下来,创立了办事处,专门为也门商人采购面料。至今,我对刚到中国时的所见所闻记忆犹新,那时候人生地不熟,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当时,走在街上,人们看到我们这样的外国人,会用好奇的眼光打量,因为那时来到中国的外国人还不多。但中国政府和人民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在政策方面开通了很多的绿色通道。特别是绍兴县商务局,在我们的贸易上给予了很大支持,再加上热情豪放的中国人民真诚地对待我们,我们很快就融入了柯桥当地的生活,结交了很多中国朋友,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因此,我们对中国是非常有感情的。作为在中国接受高等教育、在中国创业的外国人,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中国经济迸发出的无限活力。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3%2F0124%2F74f6ff2ej00roy58e003mc000u000h1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alt="" />

中国轻纺城国际贸易区

也门全国只有2个纺织厂——99%的纺织品都来自中国

2002年,我任职于南京一家对外贸易出口机构。由于工作需要,我经常做阿拉伯语翻译,陪客户到柯桥中国轻纺城谈生意。后来,我们介绍了很多也门的朋友来柯桥发展。随着来柯桥的也门商人越来越多,也门商会就成立起来了。2018年我担任也门商会的会长,主要负责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帮助政府和也门商人解决生意上出现的问题;二是帮也门商人解决一些生活方面的困难,尤其是涉及银行方面的问题,现在这个问题已经通过商务局、外事办和公安局很好地得到了解决。他们给予我们很多帮助。比如,有一次关于开账户的问题,我们商户要去买布,需要发票,因为没有发票布料就不能出口,针对这个特殊情况,有关部门就给我们开了一个市场采购账户,这样我们即使没有发票也能出口布料了。有了银行账户,做外贸生意就有了安全保障,也就吸引了更多的外商来到柯桥发展。

也门商人来到这里做生意,就像新同学来到新学校一样,需要学习。商会的作用就是告诉那些新来的商户在这里需要怎么做、需要注意些什么。其实他们都有自己的公司,只是他们对这个大环境还不熟悉,容易遇到一些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商会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商会就是一座桥梁,是也门的生意人与中国外贸公司之间的桥梁。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3%2F0124%2Ff06d0105p00roy59u0083c000u000inc.pn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alt="" />

拉德曼在企业洽谈业务

阿拉伯国家的纺织业生产力比较落后,也门全国只有2个纺织厂,最早我们是从韩国、印尼等国家进口纺织品,直到1998年开始进口中国的纺织品,现在也门99%的纺织品都来自中国。因为中国纺织品非常丰富,工厂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不同品质、不同档次、不同价格的纺织品,也就是一分价钱一分货。也门商人不仅将布料运回也门,也做成衣的生意。我们会和中国的服装加工企业进行合作,先将布料卖给他们加工成成衣,再将成衣卖回也门。

现在中国轻纺城的规模越来越大,2020年的市场交易额突破了2700亿元人民币,这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正是这样活跃的贸易,撑起了一个巨大的市场,造就了柯桥一批又一批富豪。我虽然算不上富豪,但我的办事处已经升级成了贸易公司,专门从事中国和也门的纺织品贸易。中国轻纺城为我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也为我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合作伙伴。在我看来,中国轻纺城已逐渐发展成为柯桥联系世界的纽带。

现在在柯桥的也门人有400多人,小孩也都由柯桥政府安排进入当地公立学校接受教育,他们的中文讲得比我好,普通话非常标准。我想,这些孩子长大后就是联系中国和也门的纽带。我觉得我的青春献给了轻纺城,见证了轻纺城的发展壮大以及柯桥的发展,也亲眼见证了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繁荣的。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3%2F0124%2Fe94dca74j00roy5at0037c000u000j2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alt="" />

拉德曼(中)与也门商人参加世界布商大会

我们为小区疫情防控尽外籍志愿者的一份力量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也门商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有的商人回到也门因为疫情回不来,还有些人自己在中国,家人却在也门。通过这次疫情,我们也发现AI技术和电子化商务在贸易中是非常重要的,希望以后可以通过AI技术,让客户远程感受面料的质感。此外,电子货币的发展和应用也是目前我们商会非常关注的问题。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以后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们的生意照样可以进行。

我希望疫情之后柯桥的学校多开设一些能让我们孩子学习的课程,让他们多学习知识。同时,我也希望引进更多的设计方面的人才,非常欢迎设计专业的人才加入我们,一起助力柯桥经济发展。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3%2F0124%2F669e8354j00roy5c5004ec000rf00hm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alt="" />

拉德曼(左)在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留影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和留在柯桥过年的外籍朋友及家人都积极响应当地政府号召,待在家中尽量不出门。其间,我接到过很多国外亲友打来的电话,问我为何没有离开中国。柯桥是我在中国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这里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我爱中国,希望能为中国人提供一些帮助。我发现我住的小区门口有好几名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每天负责小区居民安全进出,工作量大且非常辛苦。于是,我主动向社区申请,加入了这个志愿者队伍。我还叫来另外两位在柯桥经商、定居在绍兴的也门朋友,轮流在小区门口执勤,为进入小区的居民测量体温、消毒、登记,为小区的疫情防控尽外籍志愿者的一分力量。

我来到中国已经30多年,人生大半时光留在了中国,柯桥已是我的第二个故乡。我衷心地感谢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特别是柯桥这座城市的友善,让我们身在中国的外国人感到非常温暖。今后我会为增进也门与中国之间的友谊、发展两国贸易继续做出努力。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3%2F0124%2Fb1d1e6dcp00roy5dv007uc000u000kuc.pn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alt="" />

绍兴拉曼公司工作人员接受绍兴布商研究中心赠书

访谈时间:2021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