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刘薇 李晓青
五一劳动节,身着白衣的他们继续坚守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担负着护佑人民群众健康的重任。
5月1日,记者走进首府多家医院,记录医护人员工作的样子。
预检分诊守好第一关
“您好,是否有发热、干咳、腹泻……”5月1日一早,在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预检分诊处,医生汪琪正在忙碌。
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为方便患者就医,实行“无假日门诊”。医院入口处,一段20米的通道就是汪琪的岗位。他负责查验进院人员的核酸报告、健康码、行程码,同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询问是否有新冠肺炎十大症状。
同样的问题,每日重复近千遍。几个小时过去,汪琪嗓子有些嘶哑。但他却很少喝水。“喝水多了难免去厕所,为了防止岗位空缺,我要求自己工作时间尽量少喝水。”汪琪说。
预检分诊是医院防疫工作的第一道屏障,汪琪验码测温都格外认真。
一位就诊的孩子体温37.6℃,汪琪快速引导孩子及母亲由专用通道进入预检分诊隔离观察室,为母子俩复测体温,并筛查病史。
“按照就诊流程,经过初步诊查,您的孩子不属于危急重症,请前往发热门诊进一步诊疗。”汪琪一边安抚母子俩,一边快速将他们转运至发热门诊。预检分诊护士随即对预检分诊区域及隔离观察室开展严格的终末消杀。
“或许我的工作看起来就是周而复始的问询,但正是不放过任何细节,才能守住防线。”汪琪说,预检分诊处还配备了充足的免洗手消毒凝胶和医用外科口罩,遇到就诊者的口罩被污染,或者打湿,就主动上前提醒他们更换。每每听到患者及家属轻轻地说一句:“辛苦了,谢谢!”,再苦再累他都觉得值得。
有“力”有“细” 跑赢病魔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这是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常态。刘春枝是新疆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急诊科的护士长,工作14个年头的她,今年五一假期,她依然坚守在岗位上。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2%2F0502%2F05eec27fj00rb8b0v001ac000el00jg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style="margin: 0px auto; display: block;" />
5月1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刘春枝正在对器械物表进行消毒。(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刘薇 通讯员努尔比亚·吾素因摄)
换隔离衣、消杀器械……一到岗位,刘春枝就忙得像个“陀螺”。突然门外传来急促的救护车警笛声,刘春枝本能的奔向门口。
送来的患者是一位七旬老太,在家突然言语不清,疑似突发脑梗,家人拨打了急救电话。将患者平移至平板车后,刘春枝推着平板车小跑,将老人送入急救室,协助医生进行检查。
刘春枝带着护士们一边进行流行病调查,一边熟练地对老人进行加急核酸采样,同时有条不紊地进行心电图、穿刺。老人情况逐渐稳定,刘春枝守护在侧,耐心地说:“阿姨,别怕,我们都陪着您。”
刘春枝告诉记者,当护士就是要有“力”还有“细”。能抱起患者转运,也能又快又准的穿刺,为抢救患者多争取点时间。
脑梗、心梗、外伤……陆续有患者送来。刘春枝转运、救治全程参与。
刚休息片刻,她的手机闹铃又响了。“我们最近在进行护理技能大练兵,我得赶紧去给年轻护士培训了。”刘春枝小跑着离开……
用心守护孩子眼健康
五一假期,作为无假日医院,市眼耳鼻喉专科医院门诊医生们和往常一样,忙碌、有序接诊。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2%2F0502%2Fbf4fe914j00rb8b0v0018c000jg00fx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style="margin: 0px auto; display: block;" />
5月1日,在市眼耳鼻喉专科医院儿童眼科,医生崔华正在为一名就诊患者进行眼睛斜视检查。(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李晓青摄)
不停流泪、有异物感、结膜红肿……5月1日11时许,家人带着6岁的童童前往市眼耳鼻喉专科医院儿童眼科就诊,裂隙灯下,医生崔华在童童的右眼结膜囊里发现了一粒黑色异物,经过生理盐水冲洗,童童的症状明显减轻。
“别担心,异物并没有进入角膜,回去后要按时点眼药水,预防感染。”崔华向童童的家人叮嘱道。
童童一家刚出诊室,一名怀抱幼儿的家长又进入了诊室……上午开诊不到两小时,崔华就接连诊治了20余名患儿,忙得顾不上喝口水。
“对于我们儿童眼科,越是节假日越是责任重大,守好岗位,为孩子们的光明保驾护航。”崔华说。
无影灯下 守护生命
从曙光乍现到夜深人静,再到黎明破晓,灯火通明的手术室见证了医护人员的辛勤汗水,也见证了劳动的可贵,生命和健康在这里得到呵护。
5月1日10时许,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手术室里,一台全身麻醉下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正在紧张进行,术中,该院麻醉科主任秦新刚带领麻醉团队丝毫不敢放松警惕,精确监测生命参数,以备随时调整用药。
“保证患者手术的成功,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感。”秦新刚说,麻醉医生从事的工作并非像普通人所想的“打一针麻药”那么简单,我们既要对错综复杂的病情进行分析研判,精准把控麻药的用法用量,施以麻醉后还要紧盯病人术中瞬息万变的各项体征,对麻醉并发症、过敏反应、机体应激反应等各种突发情况进行紧急处理,在保证患者安全无痛的同时,尽可能让患者在术后没有后遗症,这并非易事。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2%2F0502%2F9d3f6506j00rb8b0v001rc000jg00el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style="margin: 0px auto; display: block;" />
5月1日上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手术室,该院麻醉科主任秦新刚通过仪器,严密监测手术患者生命体征。(图由受访者提供)
从医20年,作为该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秦新刚带领的手术团队,除了手术麻醉外,还参与临床危重病人抢救、术后镇痛、每年完成临床术后镇痛数千例,手术室外麻醉一年大约在2万例左右,让“病痛无痛”,是麻醉医生除临床麻醉以外的主要工作任务。
“麻醉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以及手术体验和复杂情感,我们要对得起患者的性命相托,尽最大努力为他们提供舒适化诊疗。”秦新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