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俞刘东 通讯员 裘云峰
为深入推进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促进茶农增收致富,持续擦亮“世界茶乡看浙江”金名片,浙江省政府办公厅近日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明确,到2027年底,全省茶园面积达到330万亩,干毛茶产量超过22万吨,干毛茶产值超过350亿元,年销售额超1亿元的茶叶龙头企业达到50家,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500亿元,累计培育30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
关于浙江茶产业有两句话,一句是“世界茶乡看浙江”,另一句叫“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连续40年领跑全国各省区,茶叶既是浙江的“金字招牌”,更是缩小“三大差距”,奔向共同富裕的“金钥匙”。
加快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 俞刘东 摄
接下来,浙江会有什么举措让更多农民搭上这趟致富的快车?
7月17日,在省农业农村厅召开的加快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潮新闻记者就此提问。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杨大海列出一组数据。去年,浙江从事茶叶一产人员达165万,茶农人均增收1.83万元,实现了百万就业、百亿增收。每年春茶采摘季节,浙江还吸引外省采茶工50余万,他们的人均月收入可达6000多元。可以说,每一片茶叶都承载着共同富裕的“浙江温度”。
2025年,浙江春茶采摘季一景。记者 俞刘东 摄
今后,浙江将通过龙头企业引领,壮大茶产业整体规模,重点培育“专精特新”和“链主”茶企,在基地建设、装备升级、冷链贮藏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吸纳更多农民就业。
同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即茶产业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支持村企联营股份合作模式,鼓励以资产、资金等方式入股与茶企开展合作,实现农村集体资产增值增收;健全“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提高合作社、茶农的组织化程度。
通过联农机制,让茶产业的增值收益更多兑现到就业人群,让茶农在产业链中分享到更好收益。2025年,浙江茶农的人均茶叶收入要力争突破1.95万元,2027年突破2.1万元大关。
2025“龙井问茶”茶事习俗活动现场。记者 俞刘东 摄
杨大海说,浙江的乡村很美,在美丽乡村喝一杯茶是一种很好的享受和体验。现在乡村的咖啡馆不少,很多都是网红打卡点,乡村的茶馆、茶庄同样可以成为游客流连忘返的地方。接下来,我省还将建设一批功能丰富、沉浸体验的茶叶特色镇、特色村,深入挖掘茶文旅资源,开发一批“茶园+创意加工”“茶园+主题民宿”“茶园+风景名胜”等特色茶旅线路,培育一批学茶、玩茶、用茶、事茶的“新茶人”,形成一批功能多元、产品多样、体验多彩的浙茶新业态,助推茶产业延链增效,助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