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天才法案》,标志着美国稳定币监管立法进入实施阶段

   2025-08-01 kongyu800
核心提示:科技战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指导和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据美白宫7月18日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于当日签署《指导和建立
科技战略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指导和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

据美白宫7月18日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于当日签署《指导和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GENIUS法案),旨在强化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并主导全球数字货币领域变革。法案要求发行者以美国国债和美元作为资产支持,从而增加对美国债务的需求,巩固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该法案还为稳定币创建了一个新的法律类别和定义框架,并设立消费者保护措施。


英国与菲律宾成立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公共市场联盟

据英国政府7月18日消息,英国与菲律宾成立“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EMDE)公共市场联盟”,促进新兴市场融资。据悉,英国和菲律宾将在公开市场通过股权和债务融资的方式,为可持续发展和智慧气候发展筹集资金,引导机构投资流向发展项目。此前,英国的MOBILIST项目已经为菲律宾可再生能源开发商及太阳能、水电和风能平台运营商投资1250万美元。


信息


美韩研究团队联合发布新型语言模型架构MoR,实现推理速度翻倍

据MIT Technology Review网7月18日消息,美国DeepMind与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联合发布新型语言模型架构MoR(Mixture-of-Recursions)。该创新架构在保持模型性能的同时,实现了推理速度翻倍、训练计算量减少并降低了约50%的KV缓存内存使用。MoR架构的核心创新在于将递归计算与动态路由机制相结合,在统一框架内解决多重效率问题,为未来的语言模型架构设计,提供了一个在性能和效率上都极具潜力的发展方向。


中国清华大学制造出国内首台基于可重构AI芯粒的12寸晶圆级芯片验证样机

据国际计算机体系结构研讨会(ISCA)7月20日消息,清华大学研究团队联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制造出国内首台基于可重构AI芯粒的12寸晶圆级芯片验证样机。该成果验证了在次世代工艺条件下采用晶圆级集成方式赶超先进工艺芯片的理论和工程可行性,为解决国内芯片“卡脖子”难题提供了兼具引领性和可行性的技术路线。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胡杨教授表示,晶圆级芯片的晶粒芯片完全基于成熟的数字计算范式,对比其他新型计算形态,在软件编程、应用生态上具有天生优势,有望尽早投入大规模部署与应用。


美国OpenAI推出“百倍扩容”计划,旨在打造全新的AI基础设施

据AIBase网7月21日消息,美国OpenAI推出“百倍扩容”计划,即在2025年底前上线超过100万块GPU。该计划是OpenAI旗下Stargate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是构建起全球最大的AI训练集群,进而实现芯片供应链重构、应对能源挑战。未来四年,该项目预计将投资高达5000亿美元(约合3.59万亿元人民币),旨在在美国打造一座全新的AI基础设施。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天才法案》,标志着美国稳定币监管立法进入实施阶段

据美国科技新闻网7月20日消息,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正式签署《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National Stablecoin Innovation Act,又称《天才法案》)。该法案旨在为“锚定”美元的稳定币制定监管框架,此举可能使数字资产在日常支付和汇款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法案限定了稳定币的主要功能、明确了稳定币的储备要求、强化了对稳定币使用者的保护,并对稳定币发行方提出了严格要求。该法案对于加密货币倡导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意味着一个经常与波动性和监管不确定性相关的行业合法化。


生物


美国拒绝接受《国际卫生条例》2024年修正案

据HHS官网7月18日消息,美国国务院与卫生部(HHS)联合宣布,美国拒绝接受《国际卫生条例(2005)》2024年修正案,并指出《国际卫生条例》2024年修正案在制定时缺乏充分的公众意见,扩大了世卫组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和额外权力,但未解决其在疫情期间易受政治影响(尤其是来自中国)的问题。


Moderna取消在日本建厂的计划

据路透社7月18日消息,Moderna表示,由于“商业环境发生变化”,将不会继续在日本建立mRNA制造厂的计划。Moderna从2023年开始在日本神奈川县湘南健康创新园区开发该工厂,目前已完成mRNA药物研究和制造设施的建设。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针对H5N1禽流感病毒的双抗原疫苗

据全球生物防御网7月19日消息,美国杜克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H5N1流感毒株的新型DNA和mRNA-LNP疫苗。这项研究的关键创新是疫苗的双抗原设计:将流感疫苗标准靶点HA(血凝素)和NA(神经氨酸酶)编码在一个平台上,使两种抗原能够从单个分子中高效共表达,简化生产过程的同时提高免疫原性,既能服务于公共卫生,又能服务于农业防御。


能源


加拿大重启停采17年的铀矿,并将采用新技术提高开采效率、降低放射性风险

据world nuclear news 7月18日消息,奥拉诺加拿大公司(Orano Canada)与加拿大丹尼森公司(Denison Mines)宣布,重启停采17年的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麦克莱恩湖铀矿项目,并使用“地面通道钻孔资源提取”(SABRE)技术进行铀矿开采。该项目计划2025年在McClean North矿床生产80万磅八氧化三铀;2026-2030年间在McClean North和Caribou矿床再生产约300万磅八氧化三铀。双方称,这是首次采用SABRE技术进行铀的商业化生产,SABRE技术是一种非进入式地面采矿方法,利用位于钻孔底部的高压水射流来挖掘矿洞,挖掘过程中产生的岩屑随后被空气提升到地面,进行分离和堆存。一些传统的露天/地下采矿方法无法经济地开采相对较小的高品位矿体,而SABRE技术经济性更优,且运营效率更高、环境效益更好、灵活性(可扩展性)更强。


英国正在开发两项用于聚变能源工程远程维护的突破性技术 

据Interesting engineering 7月19日消息,英国原子能管理局(UKAEA)宣布通过“挑战性环境中的远程应用”(RACE)项目,与马来西亚工程技术公司M5TEC、荷兰高科技工程公司DEMCON等行业内公司合作,开发两项用于聚变能源工程远程维护的突破性技术。RACE项目旨在开发用于核聚变等极端环境的遥操作技术,解决聚变装置内部件维护、辐射防护等高风险作业问题。M5TEC公司研发的10MGy总累积剂量致动器组,可在极端核聚变环境中(高辐射水平下)稳定运行。DEMCON公司则开发出1MGy总累积剂量模数多路转换器,可在远程机器上直接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确保高辐射环境下信号的稳定传输,同时将远程系统的布线减少了60%。英国原子能管理局表示,这些技术突破不仅有望成为英国核聚变研究的核心力量,更将为提升电厂产能、减少停机时间提供关键支撑。


美国成立“21世纪聚变能源曼哈顿计划”组织,致力于推进美国聚变能源发展以及与中国竞争

据美国美通社7月16日消息,美国智库盖特斯通研究所(Gatestone Institute)董事会成员Lawrence Kadish牵头成立“21世纪聚变能源曼哈顿计划”(21st Century Fusion Power-Manhattan Project)组织。该组织敦促美国政府仿效第二次世界大战“曼哈顿计划”研制原子弹的模式,加大联邦资金与政策支持力度、加强跨部门协作、整合美国聚变能产业界力量,确保美国赢得这一关键技术领域的竞争。该组织称,中国投入数十亿发展聚变能源,民调显示大部分人认为中国将率先实现可控核聚变,这将对美国国家的长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后续,该组织计划在华盛顿举行听证会。


海洋


美国政府调整“造船办公室”

据美国海军研究院网站7月18日消息,在国家安全委员会(NSC)经历重大重组后,美国特朗普政府推动的船舶建造事务已从国家安全委员会“造船办公室”转移至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此前负责相关事务的伊恩·贝尼特(Ian Bennitt)已离任。据报道,该办公室设立于2025年4月签署的“恢复美国海洋主导地位”总统行政令,目标是扩大美国国内商用与军用造船能力。据悉,该办公室成立初期的7名工作人员已全部离职,意味着该部门已陷入停摆状态。


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测试人工智能雷达,即时监测海上威胁

据军事AI网站7月18日消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近日试验一款AI驱动的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可实时自动识别海上目标,并具备自主任务分配能力。该系统由洛马人工智能中心、“臭鼬工厂”(Skunk Works)和旋翼及任务系统部门联合开发,能在复杂环境下自主调节性能,该系统体型小、能耗低,无需大型地面站或云计算支持,具备前线快速部署的潜力。该系统可在任务期间自主更换监测目标,并通过AI自动区分民用与军用船只,显著提升了全天候态势感知与威胁识别能力。


美国开发无人水面艇自动加油系统

据无人系统网站7月18日消息,美国海军正通过Stratom公司开发的自主加油系统DORI推进无人水面艇(USV)舰队的后勤革新。该系统旨在实现USV无需人工干预的自主加油,集成了软管回收、感知传感器、自动卷扬机构和紧急断开装置,使USV能在航行中安全补给。此举将显著延长任务时间,降低人员风险,并提升对抗环境下的作战灵活性。第一阶段合同将重点验证自动卷扬机构的技术可行性,包括原型设计、优化研究和整合商业加油标准。Stratom凭借其军用机器人加油系统的成功经验,还将探索DORI在商业船对船(STS)加油中的应用潜力,以缓解港口拥堵、提升安全性并降低全球航运成本。


法国机构启用北极新浮动研究站

据Bairdmaritime网7月18日消息,法国塔拉海洋基金会启用了新型浮动极地研究站“塔拉极地站”。这座由法国团队设计的坚固科考站,长26米,宽16米,拥有400平方米居住空间,可容纳18人,其强化铝制船体满足最高抗冰等级,能承受极端冰压和-52℃低温,专为长期随冰漂流设计。该研究站配备五个实验室和1.6米月池,便于冰下作业,其设计高度环保,依靠太阳能、风能及生物柴油发电,实现零排放,并优化空间布局。


日本联合多国建设的海缆项目投入运营

据Oceannews网7月18日消息,由SJC2联盟与日本电气公司(NEC)共同建设的东南亚-日本海缆2号(SJC2)已正式投入运营。该海缆全长约10500公里,连接新加坡、香港、中国大陆和日本等亚太核心地区,并延伸至其他主要市场。NEC作为系统集成商,采用先进光波分复用技术,使传输速率突破126Tbps,创下区域容量新纪录。SJC2通过增强网络冗余度和路由多样性,显著提升亚太海底基础设施的韧性与带宽供给能力,可满足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带宽密集型应用的增长需求。


航空


美空军展示高度机密的U-2“龙夫人”高空侦察机

据armyrecognition网站7月19日消息,美空军展示高度机密的U-2“龙夫人”(Dragon Lady)高空侦察机。U-2是一款由洛马公司于冷战期间设计的极高空战略侦察平台,巡航高度超21.3千米,单次续航10-12小时,能够在敌方领土深处收集情报,并能使用一系列先进传感器观察广阔地理区域内的目标。美空军表示,此次展示旨在表明U-2侦察机具备完全可操作、适应现代战争的能力,能够满足现代先进情报、监视和侦察作战需求。


美国L3哈里斯公司推出“红狼”和“绿狼”模块化小型巡航导弹

据armyrecognition网站7月18日消息,美国L3哈里斯公司推出“红狼”(Red Wolf)和“绿狼”(Green Wolf)模块化微型巡航导弹。两型导弹属于“狼群”(Wolf)系列“发射效应飞行器”(launched effects vehicles)的一部分,旨在模糊自杀式无人机、巡航导弹以及诱饵间的界限,并为响应美国防部对先进、适应性强且具成本效益解决方案提供支持。其中,“红狼”专为远程精确打击任务设计,可根据任务需求配备不同弹头,能够打击对抗区域深处目标;“绿狼”专为电子战任务设计,能够对敌方信号实施电子攻击、探测、识别和定位。两型导弹将由直升机、固定翼飞机、无人机等搭载,主要执行监视、电子战、通信中继或动能打击等特定任务。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研发出新一代“光子晶体面发射激光器”,将为提升无人机防御能力提供重要支持

据nextgendefense网站7月19日消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研发出新一代“光子晶体面发射激光器”(Photonic-Crystal Surface-Emitting Lasers,PCSELs),将为提升无人机防御能力提供重要支持。研究人员对PCSELs的结构进行重新设计,使其在长时间高功率运行下仍具备更高的亮度、更优异的热控制能力,并能维持良好的光束质量。这一改良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其适用于实际战场环境,尤其是在现代化无人机和定向能武器系统中,将大幅提升系统的可靠性与效率。


航天


美国Globalstar公司计划在全球新增90余部天线,为C-3星座提供跟踪与接入支持

据globalstar网站7月19日消息,美国Globalstar公司计划在全球新增90余部天线,为C-3星座提供跟踪与接入支持。C-3 系统是 Globalstar 目前重点发展的下一代低轨移动通信卫星网络,预计将提供更高容量、更低延迟和更强连接性。 此轮工程将完善与现有星座系统的兼容配套能力,目前已在日本北海道美幌启动地面站扩展工程,进一步提升在亚洲特别是日本市场的服务能力。


印度成功试射Prithvi-Ⅱ和Agni-Ⅰ导弹,验证核威慑能力

据pragativadi网站7月19日消息,印度战略部队司令部(SFC)从奥里萨邦昌迪普尔的综合测试靶场(ITR)成功进行“大地-Ⅱ”(Prithvi-Ⅱ)和“烈火-Ⅰ”(Agni-Ⅰ)短程弹道导弹的夜间试射,均达技术和作战参数要求。“大地-Ⅱ”由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研制,射程350公里,可携带500-1000公斤常规或核弹头(核当量12-20千吨);“烈火-Ⅰ”射程700-900公里,采用单级固体燃料推进,配备公路机动运输-起竖-发射车(TELs),可携带常规或核弹头(核当量20-40千吨)。


美国SpaceX公司发射第283批26颗微版“星链”v2.0卫星

据spacelaunchschedule网站7月17日消息,美国SpaceX公司利用“猎鹰”-9火箭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283批26颗微版“星链”v2.0卫星。本次发射后,SpaceX公司的“星链”卫星发射数量达到9191颗,包括4477颗微版“星链”v2.0卫星。目前,大约有7985颗“星链”在轨。据统计,本次发射是SpaceX公司2025年的第85次发射任务,也是微版“星链”v2.0卫星的第193次发射。


美国SpaceX公司发射第284批24颗微版“星链”v2.0卫星

据spacelaunchschedule网站7月20日消息,美国SpaceX公司利用“猎鹰”-9火箭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284批24颗微版“星链”v2.0卫星。本次发射后,SpaceX公司的“星链”卫星发射数量达到9215颗,包括4501颗微版“星链”v2.0卫星。目前,大约有7987颗“星链”在轨。据统计,本次发射是SpaceX公司2025年的第84次发射任务,也是微版“星链”v2.0卫星的第193次发射。


新材料


美国KoBold公司与刚果民主共和国达成矿产勘探协议

据MINING.COM 7月18日消息,美国KoBold公司与刚果民主共和国达成了初步矿产勘探协议,以增加美国关键矿产供应。Kobold计划部署其人工智能勘探工具,并在坦噶尼喀省东南部的矿业小镇马诺诺启动锂项目。该公司致力于将刚果的地质数据数字化,并得到了包括比尔·盖茨和杰夫·贝索斯在内的投资者的支持。


德国FibreCoat公司研发出隐形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据Composites World 7月17日消息,德国FibreCoat公司宣布研发出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使飞机、坦克和航天器在雷达下隐形。这种复合材料目前仍处于概念验证阶段,但其技术已超越了传统的雷达屏蔽技术。FibreCoat公司的雷达吸波材料(RAM)采用双组分复丝纱线,由丙烯酸(PMMA)、碳纳米管和Alucoat填料混合而成,适用于X波段(8-12千兆赫)等关键雷达频段。FibreCoat的方案重量轻,且可吸收宽频谱的雷达波,性能比现有隐身技术高出100倍。该公司已成功完成实验室测试,预计今年将完成现场测试。


先进制造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开发核反应堆测试3D打印钢胶囊

据VoxelMatters 7月19日消息,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研究人员开发的3D打印钢胶囊经受住了核反应堆测试。研究人员使用制造示范设施(MDF)中使用激光粉末床系统3D打印了316H不锈钢胶囊,随后由辐照工程小组将其放入高频红外(HFIR)系统。该胶囊用于在辐照实验中容纳样品材料,以测试材料在核反应堆中的变化。该胶囊在反应堆中经历了长达一个月的辐照,最终完好无损地被取出。该技术可显著降低实验舱的生产成本和时间,最终推动核科学技术的更大创新。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