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11行指令,让AI给我打工:别再让重复工作,榨干你的创造力
你是在"工作",还是在"重复"?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瞬间?
坐在电脑前,光标在屏幕上孤独地闪烁,你却在机械地做着复制、粘贴、下载、上传、整理表格……日复一日。那一刻,你有没有恍惚地问自己:我究竟是一个有思想的人,还是一个人形的"脚本"?
我们身处的时代,一边是信息爆炸、机会井喷,另一边却是无数人被困在重复、琐碎的"伪工作"里,热情和创造力被一点点榨干。我们渴望高效,却又常常陷入低效的泥潭。
今天,我告诉你,你完全可以拥有一个7x24小时在线、不知疲倦、绝对服从的"数字员工",帮你搞定这一切!通过我的两个小实验,关于一个叫做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神奇工具,可以改变着我们的传统工作方式。看完这篇文章,你或许会发现,解放自己,原来可以这么简单。
第一弹:告别信息过载,11行指令搞定每日资讯"特供"
从我近期的内容大家不难看出,我整个人都泡在RPA的海洋里,天天琢磨怎么用它在网页上"大展拳脚"——比如自动去抖音、小红书抓点热门数据,或是把淘宝的商品信息整理到Excel和飞书里。玩得不亦乐乎。
但我深知,RPA这玩意儿的能耐,绝不止于此。它还能操控Windows桌面应用,这意味着,它能模仿我们在电脑上的几乎一切操作。
这不,最近在工作群里,看到同事发了一份他整理的行业日报,内容翔实,格式清爽。我之前也跟他聊过这事儿,知道他每天早上都要花不少时间。一个念头"噌"地一下就冒了出来:这事儿,RPA能不能干?
说干就干!我立马站在一个"懒人"产品经理的角度,开始梳理这个任务:
甲方需求:
每天早上都想快速知道今天发生了啥大事。信息不用多,但要精,最好是跟自己领域相关的。谁有空一大早就在海量新闻里"冲浪"啊?太费时间了!
现有流程:
手动打开好几个资讯网站 -> 瞪大眼睛寻找和筛选 -> 复制关键内容 -> 粘贴到文档里 -> 调整格式 -> 发到群里。这一套下来,没个半小时打不住,热咖啡都变凉了。
解决方案:
能不能让"机器人"去代劳?用影刀RPA+Deepseek(或其他大模型AI),让它自动访问指定的几个网站,把需求"喂"给AI进行总结和提炼,然后生成固定格式的日报,最后自动转发到指定微信群聊里。
思路理清,剩下的就是实践了。我在影刀RPA里,开始拖拽、组合指令。就像在搭乐高积木,把"打开网页"、"获取数据"、"AI生成提示词"、"发送消息"这几个模块拼在一起。
中间也踩了些小坑,比如网页元素的定位有时候会漂移,AI生成的内容格式需要微调。但经过一番逻辑梳理和流程优化,最终的结果让我自己都惊了——实现上述全套自动化流程,我只用了短短11行指令!
看着机器人在屏幕上行云流水地完成所有操作,最后在微信群里弹出那份工整的日报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种"把时间变多"的快感。
这下,思路彻底打开了。发散一下,RPA+微信这个组合,还能玩出多少花样?
社群运营自动化:
新人入群自动欢迎、发送群规;定时发布群公告、活动提醒;甚至可以监控关键词,对广告或违规言论进行自动警告或踢人。
客户服务初筛:
当客户在微信上提问时,RPA可以根据关键词,自动回复一些常见问题的标准答案,把真正需要人工介入的复杂问题,再推送给客服。
数据汇总与提醒:
每天自动从各个业务群里,抓取大家汇报的关键数据(比如日销售额),汇总成报表,发给管理者。再也不用一个个去翻聊天记录了。
你看,这些场景是不是都挺熟悉的?它们都在无形中消耗着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RPA,就是把我们从这些"固定套路"中解放出来的钥匙。
第二弹:批量剪辑不再是梦?我"白嫖"了一个付费教程的核心玩法
搞定了资讯日报,我的探索欲彻底被点燃了。没过两天,在刷短视频的时候,一条"RPA+剪映,实现自动化剪辑"的内容,成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视频里,一堆素材被自动导入、剪辑、配乐、导出,看得我心痒痒。结果点进主页一看,好家伙,想学?付费解锁。
我这人吧,技术上的好奇心一旦上来,花钱是小事,但总想先自己试试水深水浅。况且,通过他免费放出的那段效果展示,我感觉背后的逻辑并不复杂。于是,我决定凭着自己的理解,粗略地"复刻"一下。
结果,你猜怎么着?还真让我给跑通了!
其实理论说穿了,也就一层窗户纸。RPA的核心是什么?模仿人的键鼠操作。 而对于剪映这类剪辑软件,最最基础、最模板化的剪辑流程是什么?
这套动作,对于人来说,重复10遍就烦了。但对于RPA,重复1000遍都不会有任何怨言。
我知道,肯定会有人跳出来说:"这有什么用?素材还不是要人去提前准备?顶多算个半自动化,局限性太大了!"
我完全同意这个观点。如果你追求的是每一帧都精雕细琢的艺术品,那这种方法确实显得粗糙。
但是,请换个角度想:
如果你是做产品混剪、好物盘点的博主, 每天需要用固定的模板,把不同的产品素材套进去,快速生成几十条视频分发到不同平台呢?
如果你是做知识付费的, 需要把音频内容配上固定的背景图片和滚动的字幕,批量生成上百条音频可视化视频呢?
如果你在运营一个本地生活账号, 需要把探店的图片素材,用卡点模板快速生成短视频呢?
在这些场景下,RPA的优势不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了吗?它解决的不是"从0到1"的创意问题,而是"从1到100+"的效率问题。
同样的,站在产品经理的视角,RPA+视频剪辑,还能撬动哪些可能性?
自动化字幕集成:
结合语音识别AI,让RPA自动将视频里的语音转成文字,再将文字一句句添加到剪映的字幕轨道里,实现全自动上字幕。
智能素材替换:
通过AI图像识别,RPA可以从素材库里,自动挑选符合特定主题(如"夏天"、"美食")的片段,进行组合剪辑。
多平台版本自动生成:
一份核心素材,RPA可以自动为你剪辑出适合抖音的16:9版本、适合视频号的4:3版本,甚至加上不同的水印和片头片尾,一键生成所有平台的版本。
这些,都不是遥远的未来,而是当下技术就能触及的现实。
结语:别让工具"替代"你,要让它"成就"你
从自动发日报,到自动剪视频,这两个小小的实验,让我对AI时代的"工作"有了更深的感触。
很多人对AI、对RPA感到焦虑,害怕自己的工作被取代。这种担忧很正常,但或许我们都站错了角度。技术浪潮从来不是为了"消灭"谁,而是为了打破旧有的、低效的模式,把人类从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AI的强大计算和模式识别能力,加上RPA的精准执行能力,它们组合在一起,不像一个要抢你饭碗的对手,更像一个无条件支持你、实现你各种奇思妙想的"创意合伙人"。
它让我们那些"要是我能……就好了"的念头,有了落地的可能。它把我们从繁杂的执行中抽离,让我们能专注于更重要、更有价值的事情——思考、创意和决策。
别再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让AI去做重复的杂事,而你去做创造性的、真正重要的事。
技术本身没有温度,但我们用它来做什么,决定了它的价值和我们的未来。我们不应该成为被工具驱动的齿轮,而应该成为手握魔法棒、创造无限可能的魔法师。
最后,问大家一个开放式的问题:
如果现在就给你配发一个RPA数字员工
你最想让它帮你做的第一件"脏活累活"是什么?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最大胆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