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最近发布的通告引发了全球社会的广泛关注,指出所有美军项目将全面禁止中国人员参与。这一命令看似强硬,实则反映出美国在战略层面上的深切焦虑和现实困境。从表面上看,这场“排华秀”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博弈和危机。
例如,微软的中国工程师们在一夜之间被禁止进入五角大楼的服务器机房,这场“技术清洗”从媒体曝光到禁令实施前后仅仅一天。赫格塞斯的通告声称出于国家安全考量,拒绝中国工程师,但批评者指出,这决策更像是政治操弄的结果,而非实际安全威胁的应对。
在舆论的聚光灯下,名为“数字护卫”的监管系统备受关注。这个系统由有安全许可的美国员工负责,他们像流水线工人一样处理海外工程师发送的代码,尽管他们的核心能力是安全许可,而非代码审计。
这种“人肉防火墙”存在了十年,突然间成为国家存亡攸关的漏洞。国会因此而骚动,强硬派议员抓住机会向国防部施压,要求公布雇佣中国籍员工的承包商名单,一场政治围猎随即展开。
面对压力,微软最终选择终止中国团队的技术支持,这显然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然而,这一决定从“芯片”冷战延伸到了“人才”的领域,进一步加剧了技术竞争的局势。
赫格塞斯的禁令看似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实则更像是政治表演。十年前,中国工程师参与美军项目时并未引起如此反应,如今却因政治压力迫使企业切断合作。
这场“排华令”暴露了美国长期依赖外包维护其信息系统的现状。大量老旧系统仰赖外包团队,而现在的禁令则被视为政治正确的表现,却忽略了技术依赖的现实脆弱性。
总体来看,这一禁令或许在短期内制造了一种“安全幻觉”,但难以长久维持。真正的国家安全不在于排斥他国,而在于平衡民生与战略之间的智慧,以及合作与自主的良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