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至7月6日,资阳区反诈中心受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0起,其中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1起;冒充电商客服1起;刷单返利1起;虚假购物、服务类2起;投资理财2起;网络婚恋交友类(约炮)3起。
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1起
1、三益小学学生A某刷“西瓜视频”时认识一个“朋友”并添加联系方式,对方以送游戏装备的名义,要求其下载视频会议软件并开启视频共享。在对方引导下,A某操作家长手机将收到的验证码点开查看(等于告知对方)。后家长发现名下银行卡被支付4885元。
冒充电商客服1起
2、市民B某接到自称是中国银联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以“保险到期,自动续签,自动扣费”为幌子,引诱B某点击对方提供的网址下载APP进行取消,但下载APP按对方提示进行操作后,B某银行账户损失4.8万余元,直到儿子打来电话询问才恍然大悟。
刷单返利1起
3、市民C某在浏览社交平台时,刷到一则“兼职刷单”广告。点击广告,“客服”先让其完成几笔小额刷单,发放佣金骗取信任。当C某放松警惕后,对方以“更高佣金”诱导参与大额“联单任务”,C某尝试后发现无法提现,客服人员却以“系统故障”、“需要解冻资金”等理由要求她继续转账。C某察觉被骗,损失5000余元。
虚假购物、服务类2起
4、市民D某在抖音商城购买了一台电风扇,收货后发现质量低劣,联系商家未果。后一名自称“抖音客服”的人员主动联系他,表示可以协助退款并给赔偿。该“客服”引导D某下载了一款陌生APP,进入所谓的“维权群”,诈骗分子扮演的群成员引导其完成“推广任务”获取退款和补偿(实际上是刷单诈骗)。当D某初步尝试尝到甜头后,对方引导其大额投入,最终损失21万余元。
5、市民E某在刷短视频时看到一则低价风扇广告,点击链接下单购买,收货时却发现是坏的。E某按照包装上的售后二维码联系客服,对方诱导其下载仿冒的“红果短剧”APP,并开展所谓的“刷短剧赚佣金”活动(类似于刷单诈骗模式),后以“账户冻结、恢复信誉分”等为借口,要求E某先后5次取现送至指定地点,累计被骗资金47万余元。
投资理财2起
6、市民F某离婚后注册了某婚恋网站账号,认识了一位“优质”男士,并发展为男女朋友关系。“男朋友”表示有银行内部渠道,可以买到“高收益理财产品”,邀请F某一起投资赚钱。看着“男朋友”账户余额日日飞涨,F某心动不已,开始投入资金,但“盈利”后取现被拒,“客服”失联,“男友”拉黑,被骗损失15000元。
7、市民G某刷到一则关于投资理财书籍的广告,下单购买。收到快递后,微信扫描快递上的二维码,进入小程序跟“客服”聊天。根据对方指引,G某到应用商店下载安装了一款名为“亿企聊”的软件,后又根据对方提供的网址下载了一款名为“长城财富通”的APP,接着建仓投资,结果被骗损失10000元。
网络婚恋交友类(约炮)3起
8、市民H先生寂寞难耐,扫描“交友艳遇”小卡片上的二维码,添加“客服”,并根据对方指引下载了一款韩文昵称的APP。随后,所谓的“牵线员”邀请H先生挑选“美女”,告知要配合认证才能与“美女”约会。H先生照做,付款完成所谓的车费认证、酒店认证、保密认证后,对方以输入错误为由要求缴纳“保证金”,H先生意识到被骗,损失12850元。
9、市民I先生从手机短信看到一个“激情约会”网站,点击后下载了一款APP。该APP“客服”联系I先生,告知其如何免费约会“性感美女”,I先生照做,结果被对方以激活会员、完成对接数据、解冻账号、返利等方式诈骗,损失6575元。
10、市民J先生浏览网页时,无意进入了一个色情网站,点击后下载了一款名为“+-”的陌生App。随后,所谓的“客服”人员联系J先生,告知其想要与“性感美女”免费约会,需充值会员卡,J先生照做,而后对方以资金被冻结等各种理由,要求J先生进行一系列操作,结果被骗7.7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