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球网报道,最新民调显示,特朗普支持率跌至历史低位,白宫正面临内外双重压力。美联社与NORC公共事务研究中心联合开展的民意调查显示,仅27%美国成年人认为特朗普上任后的政策对自身有积极影响,超半数(52%)直言政策造成负面影响,这一数据较其执政初期下滑近15个百分点。
健康问题首当其冲成为舆论焦点。白宫承认特朗普确诊“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这种常见于老年人的血管疾病导致其脚踝肿胀、小腿淤青等症状多次被媒体捕捉。尽管白宫强调这是“老年常见病”,但民众却不买账——社交平台上,特朗普登机时脚步踉跄的视频播放量超千万次,评论区满是“连走路都费劲怎么治国”的质疑。更讽刺的是,特朗普曾在竞选期间公开嘲讽拜登“年老体衰”,如今自己却因健康问题陷入信任危机。尽管白宫4月曾宣称其“认知测试满分”,但测试机构、具体内容等信息始终未公开,民众对“健康状况良好”的说法将信将疑。
特朗普(资料图)
政策失误加速了支持率下滑。经济领域,特朗普重启的对华高科技产品关税政策引发强烈反弹。6月底,白宫以“保护制造业、重塑供应链”为由,宣布对半导体设备、通信零部件等加征关税,却遭到美国工商界集体反对。半导体工业协会(SIA)直言,此举会打乱全球芯片制造链条,推高企业生产成本;消费者技术协会(CTA)则警告,关税成本最终会转嫁到普通消费者身上,加剧通胀压力。彭博社经济研究团队测算,若关税全面落地,2025年下半年美国消费者平均每年将多掏约320亿美元。更让特朗普头疼的是,英特尔、苹果等科技巨头已联合向白宫递交抗议信,部分共和党议员也私下表示担忧:中小企业本就面临成本压力,新关税可能成为压垮它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移民政策同样惹争议。特朗普第二任期将限制特定国家移民作为核心议题,但政策执行中的种族歧视色彩引发众怒。今年以来,非法移民家庭被强制拆散的照片多次登上热搜,社交媒体上流传的拘留中心儿童哭泣视频播放量破亿。尽管白宫辩称这是“维护法律秩序”,但民调显示,48%的受访者认为政策“缺乏基本人道”,其中25%曾是特朗普的忠实支持者。
外交领域的挫折让特朗普的“强势形象”彻底崩塌。俄乌问题上,他年初宣称“24小时结束冲突”的豪言犹在耳边,7月初提出的“军事援助换谈判”方案却被泽连斯基直接拒绝,克里姆林宫更明确表示“不接受附带条件的停火”。北约峰会成了“裂痕公开现场”:特朗普以“欧洲搭美国便车”为由拒绝签署“对乌长期支持”声明,引发德法强烈不满。
特朗普(资料图)
最致命的或许是“爱泼斯坦门”旧案重燃。近期,随着案件档案被重新审视,民主党人要求公布“客户名单”的呼声越来越高。令特朗普尴尬的是,就连部分MAGA支持者也开始动摇——“我们当初支持你,就是希望你清除腐败,现在这么大的事却装看不见?”一位参与过多次特朗普集会的退休教师坦言,“如果连这种事都要护着,谁还相信你说的‘反建制’?”
多重压力下,白宫正试图“灭火”。发言人莱维特近期多次强调特朗普与MAGA阵营“保持紧密联系”,并称将“继续倾听支持者声音”。但现实是,无论是健康质疑、政策失误,还是外交受挫、旧案发酵,都在动摇民众对其执政能力的根本信任。共和党本指望依靠特朗普的“铁杆粉”稳住席位,如今却因支持率暴跌陷入被动——如果连基本盘都开始松动,特朗普的政治前途恐怕比他的静脉健康更令人担忧。
特朗普(资料图)
这场风暴远未结束。对特朗普来说,当“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被健康质疑、政策骂声、外交挫败和旧案丑闻层层包裹,他需要解决的不仅是支持率下滑的问题,更是如何修复民众对其执政合法性的信任。毕竟,在民主政治中,失去民心比输掉一场选举更危险。